一站式检测服务平台

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
183-5517-6903

食品合成着色剂检测方法与标准要求
发布:百检网         阅读:0         日期:2025-09-15

食品合成着色剂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环节,主要用于监测饮料、糖果、酒类、肉制品等食品中人工添加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。这类检测不仅关系到产品的外观品质,更是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关键措施。

基于百检检测平台的实验室数据,本文将系统介绍食品合成着色剂检测的范围、标准、项目及方法。

01 检测范围

食品合成着色剂检测覆盖多种产品类型。主要包括饮料、配制酒、硬糖、蜜饯、淀粉软糖、巧克力豆及着色糖衣制品等。此外,肉制品如火腿、香肠、培根等也需要进行着色剂检测,以防止违规使用胭脂红等色素改善外观。

常见的合成着色剂包括柠檬黄、日落黄、苋菜红、胭脂红、亮蓝、靛蓝、赤藓红、诱惑红等。这些色素大多为水溶性酸性色素,具有色泽鲜艳、着色力强、成本低廉的特点,但过量使用可能带来健康风险。

02 检测标准

食品合成着色剂检测遵循一系列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。GB 5009.35-2016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》是目前最主要的检测标准,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核心检测方法。

其他相关标准包括:SN/T 9-2009《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第9部分:着色剂》,适用于进出口食品着色剂检测;ISO 13496:2021《肉和肉制品着色剂的检测和测定》,专门针对肉制品中着色剂的检测。

03 检测项目

食品合成着色剂检测主要包括以下项目:着色剂含量测定、重金属含量(铅、镉、汞、砷)、偶氮染料分解产物筛查、迁移性测试以及光热稳定性评估。

针对食品级着色剂,还需进行3,3'-二氯联苯胺残留量测定。这些检测项目旨在确保着色剂纯度符合要求,杂质含量在安全范围内,如合成色素的纯色素含量不得低于85-99%,砷含量应低于1mg/kg,铅含量低于10mg/kg。

04 检测方法

高效液相色谱法(HPLC)是食品合成着色剂检测的主要方法。其原理是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用聚酰胺吸附法或液-液分配法提取,制成水溶液后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,经反相色谱分离,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和峰面积比较进行定量。

样品前处理根据样品类型有所不同:果汁饮料需驱除二氧化碳;配制酒需加热驱除乙醇;硬糖、蜜饯需粉碎后温水溶解;巧克力豆需用水反复洗涤色素直至无色。

其他检测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法、示波极谱法、毛细管电泳法和光谱扫描法等。近年来,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(SERS)效应的检测方法也逐渐应用于痕量着色剂检测,灵敏度可达ppb量级。

05 百检检测服务

百检检测中心提供专业的食品着色剂检测服务,拥有CMA/CNAS资质认证。实验室配备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(UHPLC-MS/MS)、紫外-可见分光光度计(UV-Vis)等先进设备。

检测流程包括样品提供、样品接收、样品处理、检测分析和结果报告五个步骤。一般检测周期为3-10个工作日,部分项目可加急1.5天出报告,提供中文、英文或中英文报告。

百检检测凭借广泛的检测范围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,为食品企业提供合成着色剂检测服务,帮助企业确保产品合规,保障消费者安全。


关键词:    第三方检测机构,第三方测试中心,检测质检报告,检测单位,检测实验室,检测平台

热门检测项目列表
更多项目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