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建建筑防雷工程的隐蔽性强,若接地体焊接、引下线敷设等环节未达标,后期整改成本将增加 3-5 倍。根据《DB32/T 3810-2020 建筑工程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程》,跟踪检测需分阶段介入,确保各工序符合设计图纸与国标要求。
一、基础阶段:地网施工的核心把控
在桩基承台钢筋绑扎完毕后,需检测:
接地体焊接质量:利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查桩基钢筋与地梁主筋的焊接点,要求双面焊长度≥6 倍钢筋直径,焊缝厚度≥4mm,虚焊、夹渣率不得超过 5%;
临时接地电阻:使用大地网测试仪(SSDW-5A)测量桩基群接地电阻,若大于设计值的 15%,需增加人工接地体(如 50×5mm 热镀锌角钢,间距 5 米垂直敷设)。
二、主体阶段:引下线与均压环的动态检测
随着建筑主体施工,每完成 10 层需检测:
引下线导通性:采用直流压降法测量柱内钢筋引下线的层间过渡电阻,确保≤0.2Ω,避免因绑扎连接导致的高阻抗;
均压环安装规范:30 米以上建筑需每 6 层设置均压环,检测铝合金窗、阳台栏杆与均压环的等电位连接,接地导线需采用≥4mm² 铜缆,连接点做防腐处理。
三、竣工阶段:系统性能的全面评估
竣工检测包含三大核心项目:
接闪器保护范围:使用滚球法(一类建筑滚球半径 30 米)计算接闪带对屋面设备的保护覆盖度,确保太阳能热水器、通风管道等外露金属物处于保护范围内;
综合接地电阻:采用四极法测量整个接地系统的工频电阻,一类建筑需≤10Ω,若多系统共用接地体,需≤1Ω;
SPD 安装合规性:检查配电箱内 SPD 的安装位置(距被保护设备≤10 米)、接线方式(“V” 型连接减少引线电感)及后备保护装置(熔断器额定电流≤63A)。
四、百检检测的跟踪检测优势
百检检测为新建项目提供 “三阶段六次检测” 服务:基础阶段 2 次(桩基施工、地网回填前)、主体阶段 3 次(正负零、标准层、封顶)、竣工阶段 1 次,每次检测后 24 小时内出具工序验收报告,可直接用于住建部门备案。相比传统单次竣工检测,跟踪检测能提前发现 85% 的施工缺陷,避免后期凿开墙体、地面的高额整改费用。检测费用可按施工节点分期支付,整体成本较分段委托降低 12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