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检测标准:构建质量控制体系
药品成分检测遵循严格的标准体系,核心包括:
《中国药典》2025 年版:四部通则明确高效液相色谱法、气相色谱法等 28 种分析方法,二部化学药标准规定阿司匹林原料药含量不得低于 99.5%,布洛芬有关物质总量不得超过 1.0%。
国际标准:ICH Q6A《新原料药和新药制剂的质量标准》要求杂质鉴定阈值≥0.1%,欧盟 Ph. Eur. 11.0 新增基因毒性杂质检测要求。
检测需同步满足生产质量管理规范(GMP)对数据完整性的要求,确保检测过程可追溯。
二、检测项目:精准把控关键指标
(一)有效成分含量测定
直接决定药品疗效,如片剂中对乙酰氨基酚需采用 HPLC 外标法测定,色谱条件为 C18 柱(250mm×4.6mm,5μm),流动相甲醇 - 水(50:50),检测波长 249nm,含量需在标示量的 95.0%-105.0% 之间。
(二)杂质谱分析
包括有机杂质(降解产物、中间体)、无机杂质(重金属、残留溶剂)和基因毒性杂质(亚硝胺类)。例如,沙坦类药物需检测 N - 亚硝基二甲胺(NDMA),限值不得超过 96ng/day,采用 GC-MS/MS 选择离子监测模式,检测限达 0.1ppb。
(三)手性异构体分离
针对左氧氟沙星、奥美拉唑等手性药物,需采用手性色谱柱(如 Chiralpak IA)分离 R/S 异构体,确保单一异构体纯度≥99.0%。
三、检测方法:技术驱动精准分析
(一)高效液相色谱法(HPLC)
作为主流方法,适用于极性及热不稳定成分分析。以头孢类抗生素检测为例,采用 C18 柱(150mm×4.6mm,3.5μm),以 0.01mol/L 磷酸二氢钠溶液(pH3.5)- 乙腈(90:10)为流动相,254nm 波长检测,可同时分离 7 种头孢菌素,分离度≥2.0。
(二)液质联用技术(LC-MS)
用于复杂成分定性,如中药复方中皂苷类成分分析。采用电喷雾离子源(ESI+),选择多反应监测(MRM)模式,结合 UNIFI 数据库进行成分匹配,可检测出含量低至 1ng/mL 的痕量成分。
(三)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(ICP-MS)
针对重金属元素,如铅、镉、砷,经微波消解后,在 7500c 型质谱仪上测定,内标法校正基体效应,检测限可达 0.1μg/kg,满足《中国药典》2321 通则要求。
四、百检优势:专业赋能药品检测
上海百检检测中心在药品成分鉴定领域具备三大核心优势:
(一)全产业链检测能力
覆盖原料药、制剂、中药材全品类,可检测《中国药典》规定的 1600 + 化学药、560 + 中药成分,支持创新药研发阶段的方法学验证和质量标准制定。
(二)成本效率双优
通过智能化设备集成,常规成分检测费用低至行业平均水平的 65%,如片剂溶出度检测仅需 300 元 / 样品,杂质谱分析周期压缩至 5 个工作日,加急样品可实现 24 小时内出具 GMP 合规报告。
(三)国际认证保障
配备符合 GLP 规范的实验室,出具的 CNAS/CMA 双认证报告可直接用于药品注册申报(如 NMPA、FDA、EMA),累计服务超 200 家药企,助力 15 个创新药品种通过技术审评。
药品成分检测是守护公众健康的重要关卡,上海百检以精准的技术能力和全面的合规服务,助力药企构建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链条质量控制体系,让每一片药品都经得起科学检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