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屏蔽效能:高频信号的 “防护盾”
二、核心检测项目与标准
- 屏蔽层结构检测:
覆盖率(目视检测):编织屏蔽层覆盖率需>90%,缠绕屏蔽层重叠率≥50%,避免漏点导致电磁泄漏。
屏蔽层电阻(GB/T 18268.1):单端接地屏蔽层直流电阻≤0.5Ω/m,多端接地需≤0.2Ω/m。
- 电磁性能检测:
转移阻抗(IEC 61169-41):衡量屏蔽层对电磁干扰的抑制能力,数值越小越好(理想值<5mΩ/m)。
屏蔽效能(GB/T 12190):在 10kHz-3GHz 频率范围内,要求衰减值>60dB(通信线束)或>40dB(普通电子线束)。
三、主流检测方法对比与技术要点
- 三同轴法(实验室标准):
原理:通过内导体注入干扰信号,外层屏蔽层接地,测量外层与内层之间的耦合电流,计算转移阻抗。
优势:精度高(±2dB),适合 10kHz-1GHz 低频段检测,是汽车、工业线束的主流方法。
- GTEM 小室法(高频场景):
原理:在渐变 TEM 传输小室中施加宽频电磁干扰(1GHz-3GHz),测量线束两端的信号衰减量。
优势:覆盖 5G 高频段(28GHz 可选配),适用于通信线束、毫米波雷达线束检测。
四、典型案例:5G 通信线束信号衰减优化
问题定位:GTEM 小室检测显示 18-28GHz 频段屏蔽效能骤降,显微镜观察到编织屏蔽层存在 0.5mm 漏缝(覆盖率 85%<90% 标准)。
工艺改进:调整编织机转速,将覆盖率提升至 92%,复测 28GHz 衰减降至 8dB,满足 5G 基站严苛要求。
五、百检检测优势:全频段覆盖与定制化方案
- 设备能力:
拥有 3GHz 高频屏蔽测试系统(可选配至 28GHz),支持 5G NR 频段(n1/n3/n28/n78)检测,满足 3GPP TS 38.104 标准。
针对汽车电子,配备符合 CISPR 25 标准的电磁兼容实验室,可模拟车载环境(100mA/m 磁场强度)下的屏蔽效能表现。
- 成本与效率:
常规屏蔽效能检测费用较行业均价低 20%,高频段(>1GHz)测试价格仅为同行 70%。
提供 “检测 + 屏蔽结构优化” 服务,通过仿真软件(如 CST)辅助设计编织密度、接地方式,帮助客户降低研发试错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