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浪涌保护设计需综合考虑被保护设备特性、雷电环境参数及系统接地方式,错误设计可能导致 SPD 失效或保护盲区。根据《GB/T 32938-2016 防雷装置检测服务规范》,设计阶段需完成雷电风险评估与保护级数确定。
一、SPD 设计三要素分析
- 雷电环境参数:
通过当地气象数据确定年平均雷暴日(Td)、预期最大雷电流(Iimp),例如高雷区(Td≥80)需提高 SPD 通流容量 1 级(In 增加 20%)。 - 设备耐冲击能力:
服务器、PLC 等电子设备 Uw 通常为 1.5-2.5kV,SPD 的 Up 需预留 20% 安全裕度(如 Uw=1.5kV 时,Up≤1.2kV)。 - 系统接地形式:
TT 系统:SPD 需采用 “3+1” 模式(三相各加 1 只,中性线加 1 只),N 线 SPD 通流容量≥相线 2 倍;
TN-S 系统:可采用 “3+0” 模式,但中性线与 PE 线连接处需做等电位处理。
二、多级保护布局与配合
- 三级保护架构:
第一级(LPZ0A/LPZ0B 界面):I 级试验 SPD,安装于低压配电柜,泄放 80% 以上雷电流;
第二级(LPZ0B/LPZ1 界面):II 级试验 SPD,安装于分配电箱,将残压限制至 1.5kV 以下;
第三级(LPZ1/LPZ2 界面):开关型或限压型 SPD,安装于设备前端,响应时间≤10ns。
- 退耦元件设计:
当两级 SPD 间距<10m 时,需加装退耦电感(电感值≥40μH)或使用带内置退耦的组合式 SPD,确保能量配合系数 K≥1.5。
三、百检检测的设计支持服务
- 雷电风险评估:
利用 LEMPRO 软件模拟雷击场景,计算设备损坏风险 R₄(人员伤亡风险)、R₅(服务中断风险),输出《雷电防护等级划分报告》,作为设计依据。 - SPD 选型优化:
建立 200 + 型号 SPD 数据库,根据用户设备参数(电压、接口、传输速率),通过算法匹配最优产品,相比人工选型效率提升 60%,成本降低 12%。 - 仿真验证测试:
在 3m 法电波暗室进行 SPD 组合防护测试,模拟 8/20μs、10/350μs 等波形,记录残压、响应时间等参数,确保设计方案符合 IEC 61643-11 标准。
四、设计误区与修正
某工厂误将所有 SPD 选为 II 级试验产品,导致直击雷冲击时第一级 SPD 烧毁。百检检测建议在进线端加装 I 级 SPD(In=50kA),并优化接线方式,整改后系统成功通过 150kA 雷电流冲击测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