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金属加工液是金属切削、磨削、防锈过程中的关键辅助材料,其配方直接影响加工精度、刀具寿命与工件防锈效果,开展金属加工液配方分析检测,对金属加工行业降本增效至关重要。
检测范围
切削与磨削用液:包括乳化型切削液(适配钢、铸铁切削)、合成型切削液(铝及铝合金加工)、半合成切削液(通用金属磨削)、磨削液(高精度磨床加工);
防锈与清洗关联液:如工序间防锈液(短期工件防锈)、长期防锈油(库存金属防锈)、金属加工后清洗剂(去除残留加工液);
特种加工液:包括极压切削液(重负荷切削)、低温切削液(冷冻加工场景)、环保型加工液(不含亚硝酸盐、苯酚)。
检测标准
产品基础标准:
GB/T 6144-2022《合成切削液》(合成型切削液技术要求);
GB/T 25124.1-2010《金属加工液 第 1 部分:术语》(界定加工液分类与术语);
HG/T 3662-2012《水基防锈液》(水基防锈液的防锈性能与指标);
SH/T 0365-1992《防锈油盐水浸渍试验法》(防锈油基础性能检测)。
性能与安全标准:
GB/T 41125-2021《金属加工液 生物稳定性的测定》(加工液抗微生物滋生能力);
GB/T 16422.1-2022《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 1 部分:通则》(辅助评估加工液储存稳定性);
SH/T 0688-1999《润滑油磨损颗粒计数器校准方法》(加工液中磨损颗粒检测);
GB/T 25124.2-2021《金属加工液 第 2 部分:浓缩物中氯含量的测定》(极压剂氯含量检测);
GB/T 25124.3-2021《金属加工液 第 3 部分:浓缩物中硫含量的测定》(极压剂硫含量检测)。
腐蚀性与环保标准:
GB/T 16545-2015《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腐蚀试样上腐蚀产物的清除》(加工液腐蚀后工件处理与评估);
GB/T 25124.4-2021《金属加工液 第 4 部分:浓缩物中磷含量的测定》(环保指标磷含量);
QB/T 4343-2012《水基清洗剂性能评价方法》(加工后清洗剂性能检测)。
检测项目
成分分析:检测基础油(矿物油、合成油)类型、极压剂(氯系、硫系、磷系)含量、防锈剂(羧酸及其盐、胺类)成分、乳化剂(阴离子、非离子表面活性剂)含量、杀菌剂(异噻唑啉酮类)种类、pH 调节剂(三乙醇胺等)含量;
性能检测:包括 pH 值(避免腐蚀工件)、粘度(加工流动性)、防锈性能(铸铁、钢片防锈时间)、极压性能(四球机试验测最大无卡咬负荷)、乳化稳定性(油水不分层)、生物稳定性(微生物菌落数)、消泡性(加工中无泡沫);
安全与环保检测:如重金属(锌、铅等)含量、亚硝酸盐含量(有毒有害物质)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C)含量、生物降解性(环保指标)。
检测方法
成分分析:极压剂氯、硫、磷含量分别按 GB/T 25124.2-2021、25124.3-2021、25124.4-2021 用离子色谱或分光光度法,乳化剂用 GB/T 5173-2018《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 阴离子活性物的测定 直接两相滴定法》;
防锈性能:按 HG/T 3662-2012 采用铸铁片浸泡法或叠片试验法;
极压性能:依据 GB/T 3142-2019《润滑剂承载能力测定法(四球法)》;
生物稳定性:按 GB/T 41125-2021 采用微生物计数法或压力传感器法;
pH 值:按 GB/T 6368-2008《表面活性剂 水溶液 pH 值的测定 电位法》。
百检在金属加工液配方分析检测中,覆盖切削、防锈等多类型加工液,检测标准全面覆盖性能与环保要求,费用具有竞争优势,所有业务由合作的专业实验室承担,实验室配备四球极压试验机、微生物培养箱、离子色谱仪,确保检测数据精准,助力金属加工企业优化加工液配方、降低生产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