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气中的铜、锌、铬、镍、铅、镉等重金属具有强蓄积性,其检测需结合排放类型选择适配方法,湖北等地区已出台专项地方标准细化技术要求。
一、核心标准与方法分类
地方标准:DB42/T 2047-2023《固定污染源废气 铜、锌、铬、镍、铅和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》,2023 年 8 月实施,适用于湖北及周边地区检测。
方法适配:
有组织排放: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,适用于高浓度重金属(如锌检出限 0.05mg/m³)。
无组织排放: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,适用于低浓度重金属(如镉检出限 0.001mg/m³)。
配套规范:采样执行 GB/T 16157-1996,样品前处理参照 HJ 194-2020。
二、全流程操作技术要点
样品采集:
有组织:用玻璃纤维滤筒搭配烟尘采样器(符合 HJ/T 48 要求),等速采样,采样体积≥0.5m³。
无组织:用石英滤膜采集,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(HJ/T 374 标准)流量控制在 100L/min。
样品前处理:
消解体系:硝酸 - 盐酸混合液(体积比 1:3),采用微波消解或电热消解。
操作规范:在通风橱中进行,铅、镉消解需加入基体改进剂(如磷酸二氢铵)消除干扰。
定容:消解液冷却后用 1% 硝酸溶液定容至 25mL,静置过滤后待分析。
仪器分析:
火焰法:乙炔流量 1.5L/min,空气流量 10L/min,铜、锌测定波长分别为 324.8nm、213.9nm。
石墨炉法:升温程序为干燥 120℃/30s、灰化 800℃/20s、原子化 1800℃/5s,铅、镉需扣背景校正。
三、质量控制与安全规范
每批样品带 2 个空白滤膜 / 滤筒,消解后重金属含量应<方法检出限。
标准曲线相关系数≥0.999,每 10 个样品插入 1 个质控样,偏差≤10%。
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手套与护目镜,硝酸、盐酸等试剂单独存放于耐腐蚀柜。
上海百检实验室通过 CMA 认证,可按国标与地方标准开展废气重金属检测,提供跨区域合规报告。







